鼻炎是什么?得了鼻炎怎么办?医生详解症状与科学治疗方法
早晨起床连打十几个喷嚏、鼻塞到只能用嘴呼吸、嗅觉时好时坏……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,很可能正在被鼻炎纠缠。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,我国约有3亿鼻炎患者,但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仍停留在"小毛病"阶段。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这个既常见又容易被误解的健康问题。
鼻炎究竟分哪几种?症状对号入座
医学上根据病因将鼻炎分为四大类型:
过敏性鼻炎:常见类型,遇到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就发作,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、清水样鼻涕、鼻痒和鼻塞,部分人伴随眼睛瘙痒。
慢性鼻炎:持续三个月以上的鼻黏膜炎症,主要症状是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,鼻涕粘稠,可能伴有头痛、嗅觉减退。
萎缩性鼻炎:鼻腔黏膜萎缩导致鼻腔宽大,特征性症状是鼻内结痂、恶臭(本人往往闻不到)和反复鼻出血。
药物性鼻炎:长期滥用鼻用减充血剂(如滴鼻净)造成的反弹性鼻塞,停药后症状加重是其特点。
鼻炎治疗的三大科学方向
1. 环境控制: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,减少接触过敏原比吃药更重要。尘螨过敏者需每周用60℃以上热水清洗床品,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并佩戴口罩,宠物过敏则需要考虑是否继续饲养。
2. 药物治疗:第二代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)和鼻用激素(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)是主流选择。需注意:鼻用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,抗生素对单纯性鼻炎无效。
3. 免疫治疗:针对尘螨等明确过敏原的患者,通过3-5年的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治疗,有望改变过敏体质。18岁以下青少年尤为明显。
关于鼻炎的五大认知误区
误区一:"鼻炎发作就吃药"
90%的鼻炎属于非感染性炎症,抗生素不仅无效,还可能鼻腔菌群平衡。
误区二:"喷鼻药有激素会成瘾"
鼻用激素局部吸收率低于0.1%,正确使用不会影响内分泌系统,反而是控制炎症有效的手段。
误区三:"鼻炎做手术就能"
手术仅适用于鼻中隔偏曲、鼻息肉等结构性问题,单纯鼻炎术后仍可能复发。
误区四:"孕妇不能治疗鼻炎"
妊娠期鼻炎加重很常见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B类妊娠药物(如生理盐水冲洗)既能缓解症状又胎儿。
误区五:"儿童长大鼻炎自然好"
约有30%儿童过敏性鼻炎会发展为哮喘,及早规范治疗才能阻断"过敏进程"。
日常生活护理指南
•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1-2次,冲洗时头部稍前倾,避免呛咳
• 室内保持40%-60%湿度,冬季使用加湿器要定期消毒
•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,过敏性鼻炎患者少喝冰镇饮料
• 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
• 鼻塞时可热敷鼻根部,避免用力擤鼻导致中耳炎
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出现黄绿色脓涕伴随头痛发热、反复鼻出血、视力改变等症状,提示可能继发鼻窦炎或其他并发症,需及时就医。科学认识鼻炎,规范治疗护理,才能让呼吸重新变得轻松自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