疝气是怎么回事?一文讲清楚症状、治疗和预防
老近总觉得肚子不舒服,尤其是咳嗽或搬重物时,下腹部会鼓起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块,躺下后又消失了。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得了腹股沟疝,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"小肠气"。这种外科疾病其实很常见,但很多人对它一知半解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话,把疝气的来龙去脉说清楚。
身体里的"漏洞"是怎么形成的
想象我们的腹壁就像一件毛衣,当某些部位的"针脚"变松,内脏就可能从这里挤出来。常见的是腹股沟疝,占全部疝气的75%,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8倍。另外还有脐疝、切口疝等类型。造成这个"漏洞"的原因主要有三个:天生腹壁薄弱、长期腹压(如慢性咳嗽、便秘)、年龄增长导致肌肉松弛。
这些症状提醒你可能中招了
早期可能只是腹股沟区偶尔胀痛,很多人误以为是劳累所致。典型的表现是:站立时出现可复性包块,平卧后消失;咳嗽或用力时包块突出更明显;伴随坠胀感或隐痛。需要警惕的是,如果包块突然不能推回,并出现剧烈疼痛、呕吐,可能是发生了嵌顿疝,这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。
治疗方式该怎么选
目前手术是方法,就像修补漏气的轮胎。传统开刀手术适合各种疝气,期约2-3周;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、快,但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。现在普遍使用补片修补,好比在薄弱处加个"补丁",复发率可降1%以下。医生会根据年龄、疝气类型等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术后这些细节要注意
手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,但鼓励适当下床走动;3个月内不要提重物;保持通畅很重要。有些患者反映伤口周围有牵拉感,这是正常现象,一般2-3个月会逐渐缓解。要特别提醒的是,坊间传言的疝气带治标不治本,长期使用反而可能造成组织粘连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控制体重、戒烟、治疗慢性咳嗽和便秘都能降低发病风险。体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合,搬运重物时用腿部发力而非腰部。中老年群体可适当进行腹肌锻炼,但避免过度仰卧起坐。孕妇可以使用托腹带减轻腹部压力。
疝气虽不是大病,但拖久了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后果。建议发现症状尽早就诊,现在报销后手术费用大多在5000-8000元。记住,的事交给的人,千万不要自行处理或轻信偏方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