障碍是怎么回事?男性女性都该了解的健康知识
近收到不少读者私信,询问关于"那方面"的问题。其实障碍远比想象中普遍,据统计,我国约有20%的成年男女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困扰。今天我们就来客观这个难以启齿却关重要的健康话题。
一、什么是真正的障碍?
很多人把偶尔的状态不佳当作疾病,事实上医学定义有明确标准:持续6个月以上出现减退、唤起困难、障碍等情况才需警惕。比如男性常见的勃起障碍(ED),女性多见的性冷淡或疼痛,都需要结合生理、心理因素综合判断。
值得注意的是,短期压力、疲劳导致的临时状况完全正常。上周接诊的32岁程序员李先生,连续加班后出现勃起困难,经过两周调整就自然,这种情况就不属于疾病范畴。
二、诱发因素比你想象的复杂
1. 生理因素: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会直接影响血管功能;甲状腺异常、激素失衡等内分泌问题也不容忽视。临床发现,45岁以上男性ED患者中,近半数伴有未确诊的心血管风险。
2. 心理因素:焦虑抑郁就像隐形,特别是长期职场的群体。28岁的教师女士在离婚后出现性冷淡,经过心理才意识到是创伤后应激反应。
3. 生活习惯:每天抽20支烟的人,ED发生率比常人高40%;酗酒会抑制反应;久坐造成的盆腔淤血更是现代人的通病。
三、科学应对的五个关键步骤
步:正规检查 建议先到医院泌尿外科或妇产科做基础筛查,包括激素六项、血糖血脂检测等。去年有位患者自行服用"保健品"三个月无效,后来查出是垂体瘤导致的泌乳素异常。
第二步:基础疾病管理 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,控制原发病往往能改善60%以上的症状。心血管医生提醒,ED可能是心脏问题的早期预警信号。
第三步:行为训练 凯格尔运动对男女都有效,每天3组收缩盆底肌的训练,坚持两个月会有明显改善。配合有氧运动更佳。
第四步: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(CBT)被证实对心因性障碍特别有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伴侣共同参与的比单人就诊高出3倍。
第五步:合理用药 PDE5抑制剂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切忌网购不明药物。近期药监局公布的显示,某网红"延时喷剂"实际含有麻醉剂成分。
四、这些误区耽误了太多人
• "年轻人不会得这个病":临床接诊的小ED患者仅19岁,与长期熬夜打游戏有关 • "吃鞭能壮阳":动物生殖器不含特殊成分,过量胆固醇反而有害 • "女人不需要治疗":女障碍就诊率不足男性的1/5,但实际患病率相当
写在后
就像身体的其他机能一样,需要科学养护。建议30岁后每年做一次性健康评估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自然。如果发现问题,记住医院的生殖医学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才是正确选择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就医态度,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。


